“番茄花干枯,番茄果发皱是啥原因,怎么办?”“如何种植玉米才能获得高产?”……打开惠农网,点击农技学堂,搜索“孟玉智”,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类农技科普视频。
75后的孟玉智,是高级农艺师、临夏市农村经营管理站副站长,也是惠农网农技专家,从事农业推广、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已有29年。从业以来,他经常活跃在田间果园,或给农作物“把脉问诊”,或为农户讲解关键技术,拍成短视频,服务千万家。
写论文、攻难题,助农致富有一套
“正如‘干一行,爱一行’,因为我热爱农业,所以我干这份工作就是作为一种乐趣来干、一种爱好来干。在干好工作的同时还帮助了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受父亲影响,孟玉智先后就读于甘肃省畜牧学校、甘肃农业大学,在农牧业经济管理领域扎根深造。毕业后,他毅然而然地从事了农技推广相关工作,擅长大田作物、蔬菜、花卉的种植指导和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
29年来,他曾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二等奖并屡获省市级多项荣誉与表彰,发表专业论文逾10篇,参与编著专业书籍2部,累计培训学员4000多人,更以实际行动带动临夏市35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96.06万元,受益人数达7万余人……这些累累硕果,是他用脚步在广袤乡间“书写”出来的。
(孟玉智(左一)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孟玉智每年将近半数时光躬耕于田间地头,悉心解答农户在种植中遭遇的种种困惑。在实践中汲取智慧,他提炼总结出一系列实用技术要点与创新成果,并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广。孟玉智的第一篇学术文章即源于亲身试验——全膜双垄沟播种甜玉米复种红心萝卜的高效种植模式。
当时,临夏市推行的全膜双垄沟播种大田玉米,主要在干旱地带推广。孟玉智把这个模式引用到城郊的水浇地进行全膜双垄沟播种鲜食玉米,有效缩短了鲜食玉米的成熟期。
在鲜食玉米收获上市后,面对留下的空置地块,他巧妙构思,在不拆除原有全膜,保留玉米根系的基础上,在两株玉米间隔处复种红心萝卜。这一创新之举不仅实现了薄膜的二次高效利用,还缩短了红心萝卜的生长周期,而鲜食玉米与红心萝卜的双丰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孟玉智(左一)为农户提供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指导)
实践成功之后,他归纳总结书写了《临夏市全膜双垄沟播甜玉米复种红心萝卜种植技术》一文,发表在了国家级刊物《中国农业》上,并通过在县、市开展讲座进行推广。
“农技培训和产业督导、服务工作的过程是曲折的,但结局也是喜人的!就拿全膜双垄沟播甜玉米复种蔬菜模式来说,对这一模式,大家刚开始对预期的经济效益充满怀疑。”孟玉智说道。
在孟玉智的积极宣讲下,他所在村的村民率先响应,连片种植,当年就取得了亩产过万元的回报。效益好,村民自然而然成为了这一模式的忠实“代言人”。没过几年,临夏市还形成了全膜双垄沟播甜玉米复种蔬菜的产业。
录课程、拍视频,送技于千里之外
“抛弃传统农业知识,盲目相信网络是没有基础的,固守传统农业知识,拒绝现代化网络是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只有将传统农业知识与现代网络相结合,才能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新农人。”
(孟玉智在线下进行农技培训)
为了更广泛地传播农业技术,孟玉智与时俱进,农技教学从课堂延伸至乡间,从线下跨越到了线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2年,他抽调下乡常驻折桥镇大庄村所创建的微信群至今还在活跃。孟玉智经常在群里分享农技知识和实用小视频,随时随地为农户答疑解惑。
2021年,在同事的推荐下,孟玉智入驻了惠农网推出的专业的农技知识服务平台“农技学堂”,成了广大农友千里之外的“专家号”。“我每天起床和入睡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惠农网,发个短视频,然后解答农友疑问或浏览相关农技知识。”他说,“农技学堂”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截至目前,他在惠农网农技学堂“一对一”即问即答,帮助农友解答近4000个“疑难杂症”,录制精品视频课程42个,发布农技短视频超160个。在他的主页里,关于常见的经济作物的种植难题及病虫害疑问,农户几乎都能找到解决方案。
(孟玉智在惠农网上解答农友们的疑难问题,开视频课、发农技短视频)
惠农网“农技学堂”入驻了包括孟玉智在内的超千名农技专家,积累有超100万条专业问答、近6000节视频课程、超20万篇文章资讯、500多期直播课。以此为基础,惠农网将首款农业大规模语言模型“惠农AI”训练成为各个特定种养领域的智能农技专家。农友提问后,“惠农AI”可以在3秒内给出回复。
对于“惠农AI”,孟玉智感到欣喜,同时倡导,专家学者应当善用AI技术,将其作为桥梁,将丰富的农业专业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再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用通俗易懂、贴近农民的语言进行传播,从而有效提升农技知识的普及度与知晓率,让更多人从中受益,推动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创新。
有年轻人问孟玉智:你不坐办公室享清福、喝清茶,却经常到农村去,到田间地头去风吹日晒,又脏、又苦、又累的,有意思吗?
孟玉智说:“我们的根在农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为何要排斥农村、排斥农业呢?对于我而言,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来源于田野,来源于与土地、植物以及农民的接触。当看到农民因为采用了正确的农业技术而喜获丰收,当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喜悦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