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生鲜赛道在过去的一年备受关注,创业者和投资人仿佛在寻找切入农业电商的最佳姿势。一阵杀伐决断之后,生鲜电商经历寒冬。
相比起2C的热闹,以惠农网为代表的农业B2B电商平台,选择持续深耕下沉市场。惠农网CEO申斌认为,当下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把产地和市场两端打通,让流通成本降下来。2C遭遇阻力,很大一个原因是产业链上游没有改造好,而2B市场的成熟,才是农业互联网破局之道。
惠农网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农产品交易和信息化服务。依托农产品B2B交易平台各项业务的规模化扩张,以及产地服务成果的集中爆发,在发展周期长的“慢”市场中,惠农网在2019年实现了“快”增长。
(惠农网2019年用户及交易线上化数据增长迅猛)
赋能用户,推动农产品交易线上化
长期以来,农产品交易线上化程度低是制约农业互联网发展的共性问题。对于我国农业产业来说,从传统线下买卖到实现电商化,交易方式的更迭将最大可能地撬动产业链资源,为产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惠农网一直在做的是,通过控流通和控产地,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促进农业产业链不断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交易线上化,既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互联网发展的必经之路。”申斌说。
以交易线上化为核心,2019年,惠农网在产品层面进行了多次迭代,密集上线“商家等级”、“交易勋章”等功能,并新增虚假价格赔付、承诺线上交易、7天退换货、24/48/72小时发货等保障,为用户营造安全的交易环境。
在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单笔订单成交额少则上千,多则上万、十几万,试错成本极高。申斌表示,用户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是交易线上化的最大门槛,买家保障功能的全面升级,有效降低了信任成本,让用户在交易时无后顾之忧。
惠农网买家保障3.0体系的搭建完成,为农产品在线交易再上一道保险。同时,农业电商用户的年轻化,加之行业的日趋成熟,用户对店铺运营有更高的认知和需求。“为用户赋能,是我们必须要做的。”申斌介绍,惠农网用户画像显示,超过70%的用户是80后、90后,这些新农人是互联网电商的主角,电商平台不仅要搭台,还要教他们唱戏。
2019年,惠农网推出一系列营销工具,并在平台集中促销活动中成功试水。
从“518鲜货节”“年中大促”,到“惠农丰收节”“年货节”,惠农网多场活动线上交易额同比平均实现近十倍的增长。营销工具的使用,让商家在大宗交易中释放一部分利益空间,利用平台的海量资源,换来更高的店铺曝光度和访问量。
“意识到店铺运营的重要性之后,商家会不断提升店铺等级,更注重买家权益保障,并引导其进行线上下单,与平台共同营造了良好的线上交易氛围。”申斌说。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惠农网全年用户同比增长超170%,线上交易额增长471%,年交易额超过100万的商家增长900%。其中,买家保障商家全年净增长超250%,线上交易订单数与去年同比增长258%,其中买家保障商家的订单数占六成以上。
赋能产地,深化全产业链布局
区别于2C农业电商,B2B平台关注的不只是把农产品卖出去,更重要是通过传统资源与互联网平台的对接和整合,推动当地农产品电商化,实现“互联网+农业”的齐头发展。
惠农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深耕产地。一方面,从零开始在产地实现电商化思维的渗透,让产业链条上的多方主体联动起来,另一方面,把已经具备一定电商基础的农产品,通过自身平台及下游资源嫁接上网,为农产品上行增设渠道,逐步加快电商化进程。
依托自身的人才、技术、推广、流量等资源优势,惠农网在产地持续开展农产品上行、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产品防伪溯源体系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电商服务体系运营和物流整合等综合服务。
申斌表示,单个产地资源的整合和服务周期比较长,至少需要1-2年时间,相比起2C平台的日新月异,产业互联网的差异化也在于此。“2C可能更瞩目,但2B更深入。”申斌说。
(惠农网)
连续七年的产地经营,惠农网在2019年同步迎来产地服务需求的集中爆发和经营成果的综合显现:全年深入23个县域,帮助所服务产地销售农产品近3万吨,采购金额1.6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411场电商人才培训,为逾25000人传授电商知识;由惠农网打造的洞口雪峰蜜桔、麻阳冰糖橙、崀里果崀、前旗优鲜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博鳌峰会上展露头角,获得行业和媒体的关注。
互联网农业电商赛道,背靠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改善,注定不是一个“快”领域。
申斌坦言,农业赛道不缺乏探索者,但就目前而言,整个市场还需要每一名参与者共同孵化和培育。从自身来看,惠农网跑出的加速度,印证了用户和市场的需求。